2月2日下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。发布会上通报,2022年我国对外贸易好于预期,全年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,货物进出口突破40万亿元,达42.1万亿元,增长7.7%。其中,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,对东盟、欧盟、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5.0%、5.6%、3.7%。
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介绍,2022年外贸为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作出了重要贡献,全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17.1%,拉动GDP增长0.5个百分点。去年以电动汽车、光伏产品、锂电池的“新三样”出口产品为代表,中国高技术、高附加值、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。2022年,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.8%,光伏产品增长了67.8%,锂电池增长了86.7%。同时,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外贸新业态也在蓬勃发展,进出口规模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,占外贸的比重超过7%。
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分析,目前全球各国正积极推出新能源汽车引导政策,如政府补贴、低关税等,为我国电动汽车出海提供了黄金窗口期。预计2025年、2030年,我国车企海外销量有望分别达到300万辆、550万辆;2030年,我国电动汽车的海外销量有望达到250万辆。
不过,李兴乾提醒,进入2023年,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,下行压力明显加大。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,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、履约能力不足,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、订单下降。
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最新预计,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.7%,且有25%的概率增速会低于2%。按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·格奥尔基耶娃的判断,2023年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国家陷入经济衰退。经合组织(OECD)的预测更加悲观,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只有2.2%。
另据世界贸易组织(WTO)报告,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或将只增长1%,远低于此前预测的3.4%,这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。WTO指出,此前对2023年的贸易预期似乎“过于乐观”,因为现在能源价格飞涨,通胀范围更广,而且乌克兰危机没有减弱的迹象。
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,我国外贸正在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,包括成本上升、转型升级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,尤其会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承压。在外需整体萎缩背景下,2023年国际市场“分蛋糕”之势必越发激烈。随着我国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,我国外贸经济有望加速恢复。但短期的疫情波动,外贸出口的修复尚需时日,可能在中后期有所回弹,同时在2022年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下,预计2023年出口增速可能前低后高。中国需要抓紧时间加大力度稳外贸,才能争取先机。
“商务部已经明确,把‘强化贸易促进,密切供采对接’摆在优先位置来抓,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、拓市场。”李兴乾表示,2023年将重点落实好四项举措:一是强化贸易促进。密切供应商和采购商对接,稳住出口贸易。要全面恢复举办广交会等一系列国内出口展会线下展。同时,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各类专业展,从而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。二是合理扩大进口,密切同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,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扩大各国优质产品进口,从而稳定全球贸易供应链。三是深化贸易创新,促进跨境电商、海外仓等新业态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。四是稳定外贸产业基础,持续优化外贸产业结构,在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,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、东北地区梯度转移,升级发展。
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