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产品详情页“高退货率”标签引热议,卖家情绪激动:“如果出现该标签,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转化和订单,严重的话或导致一条链接废掉,这无形之间又加剧大家的内卷。”
在多数卖家不知情的情况下,亚马逊“高退货率”标签上线,该消息已被官方证实,目的是为了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推动卖家提升服务。
官方确认上线“高退货率”标签
近期,有亚马逊卖家发现产品详情页出现了“高退货率”标签,平台将自动标记一些退货过高的产品。
国外网站也有相关的信息,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:
1、亚马逊会计算出产品类目的平均退货率,如果卖家产品的退货率高于平均退货率就会被亚马逊监控;
2、如果属于高于类目平均退货率的产品末位25%,产品详情页就会出现“高退货率”的标签;
3、过去12个月内完成配送的产品数超过250个的产品会受到影响,达不到则不会。
该消息一出,很多卖家开始慌了,他们认为该消息很重磅,且影响巨大。大家开始担心如果详情页出现该标签,将拉低产品的转化率和订单。
有卖家认为,产品被贴上“高退货率”的标签一定会影响买家的购买行为,销售可能会大降50%以上,最后一个链接就废了。一位同行感叹:“随便吧,大不了不干了!”
对于“高退货率”新政,多数卖家均称听说了此事,但并未收到平台的相关通知。也有部分人并未听说此事,认为这条消息不一定属实。
一位卖家称,亚马逊系统本身会识别高退货的产品,一旦识别链接的权重会被降低,根本没有贴“高退货率”标签的必要。
据了解,平台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创新动作,这并不只是针对中国卖家,而是针对全球所有卖家的。从亚马逊的角度而言,做这样一个创新举措,既能帮助消费者,也能帮助卖家更好地提升销售体验。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:
第一,践行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。如果可以在商品的详情页上显示退货率信息,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商品情况,以便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;
第二,推动卖家更好地提升服务。退货率可以推动卖家提升产品的质量、商品详情页的质量和买家服务等综合水平,这样也就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。
亚马逊表示:“亚马逊长期致力于通过创新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。目前,亚马逊正尝试在一些商品的详情页面上显示退货率信息,以此帮助我们的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定。”
恶意竞争催化退货率攀升
在多数亚马逊卖家看来,高额退货率的背后,有平台相对宽松的退货政策,也有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。
平台政策方面,假日旺季期间,亚马逊提供30天的退货窗口,这给很多买家提供了充足的退货时间,且亚马逊买家退货一直很容易。
恶意竞争是亚马逊卖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。部分业内人士认为,“高退货率”标签会加剧卖家之间的内卷,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。也许平台是为了淘汰劣质产品,但如果把劣质产品都淘汰,最后高质量产品是否也要一直遵循这样的规则?
甚至有悲观者直言:“以后如果谁想搞死竞品,直接下多个订单一起退就好,这又降低了一些人的作恶成本。”同行有类似的看法,认为无论是跟卖还是被跟卖都会疯的,可以找账号进行恶意消费,这给国内卖家恶意竞争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。
无疑,对于退货率较高卖家,一个小标签就成了沉重的打击。
一位业内人士介绍,退货主要有两种情况:1、客户退了以后,亚马逊仓库收到退货以后,还可以进行再次销售;2、客户退了以后,有瑕疵不能销售。
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卖家都会被收一笔费用。如果是退货还可以进行销售,损失包括销售佣金+FBA费用+退货处理费,如果是退货不能进行销售,那么在此基础上,卖家还会再损失一笔货物本金+头程物流费+弃置费用。
然而高退率始终不可避免。从去年以来,多位卖家就发现亚马逊上退货率升高,尤其是服装和3C产品是重灾区。
有电子产品卖家介绍,产品退货率高达10—15个点,有同事欧洲站的退货更是高达22%。也有多个同行欧洲退货率普遍较高。
在所有的类目中,服装的退货率排在前列。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女性内衣品牌Eby入驻亚马逊后,前6个月通过该平台创造了50万美元的销售额,尽管产品销售额很高,但实际利润很低,100万美元的销售额利润只有10万美元左右。利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高退货率。Eby数据显示,在亚马逊上其退货率一直徘徊在15%到18%之间。
一位业内老卖家介绍,亚马逊服装类目这几年退货率不断上升,每年同款同质量退货率都会比前一年高5%左右。
不止服装和3C,其他品类的退货也在攀升。Meyer的数据显示,家具的平均退货率为6%,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的退货率约为1.85%,而服装的平均退货率为16.5%。
全美零售联合会的数据显示,2021年美国消费者的退货量增长了6%,价值超7610亿美元,占美国零售总额的16.6%。根据Appriss Retail的数据,91%的卖家退货率增速都快于收入增速,线上购买商品的退货率是实体店的3到4倍。
如今亚马逊平台已确认“高退货率”标签这一政策,卖家们要注意控制退货问题。老卖家给出几条建议:1、及时分析退款退货订单,找到商品问题所在;2、留意退货时间,如果短期内被大量退货,有可能遇到恶意竞争,可以申请索赔;3、分析退款、退货类型占比,申请调查。
其实很多卖家清楚,要想真正从源头降低退货,还是要严抓产品质量。
来源:亿恩网